你今天「沒塑」了嗎?隨著近期國際塑膠公約會議召開,「塑膠」污染的問題再次躍上版面,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仔細分析塑膠汙染對於地球所造成的傷害是非常深遠且廣泛的,根據研究報告指出,每年約有14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使得全球2141樣物種皆受到塑膠汙染的威脅,更可怕的是,微塑膠(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已遍布全球與食物鏈當中,誤攝入這些化學物質後,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免疫系統破壞甚至是造成罹癌的關鍵元凶。
隨著塑膠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全球各國對此問題的關注與行動逐漸升級。塑膠污染不僅對自然環境造成無法修復的傷害,還對生物多樣性、公共健康及社會經濟發展帶來長期影響。因此,國際社會迫切地找尋一個具有約束力的框架,希望可以更加妥善地應對這一項全球性問題。
- 先將DIDIRONG LIFE釘選至標籤頁中吧!隨時關注更多最新的永續文章🌱
塑膠污染的全球化挑戰
塑膠自從被廣泛運用在工業革命之後,已經成為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包裝、建材、電子產品、生活用品中,塑膠的使用無處不在。然而,隨著塑膠製品的普及,其難以分解的特性使得塑膠垃圾成為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過去,傳統的廢棄物管理方法皆未能有效減少塑膠污染的速度,塑膠製品的高使用率和低回收率使得大部分塑膠廢棄物最終進入垃圾掩埋場或是被丟棄至自然環境中。加之大多數塑膠製品無法在短時間內降解,這些塑膠污染將長時間滯留在環境中,影響範圍從海洋到土讓,使地球生態系統飽受巨大的環境壓力。
全球塑膠公約的誕生
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塑膠汙染挑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於2019年首次提出了「全球塑膠治理」的構想。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於2022年通過決議,由175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達成共識,決定啟動一項全球性談判「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s Treaty)」,目的為制定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來應對塑膠污染問題,這項公約的核心目標是於2040年前結束塑膠污染,並涵蓋從生產、消費到棄置整個塑膠生命週期的各個方面。經過多輪會議和磋商,全球塑膠公約的框架逐漸成型,並於2023年開始進行具體談判。
釜山會議的核心議題與重點
2024年11月,全球塑膠公約談判進入關鍵階段,第五輪談判於韓國釜山舉行,本次大會吸引超過3,800人註冊,共有32條待議條文,並區分為四小組進行主題討論,主要議題包含「一次性塑膠產品限制、化學添加物及產品設計管理條文;廢棄物資源管理;財務規劃及能量建議;環境監測及控制申報」。集中討論公約細部條款以及具體落實政策的行動方案。
2024釜山全球塑膠公約會議重點:
一、減少塑膠生產與消費的目標設置
會議最核心的議題為,全球如何設立減少塑膠生產與消費的具體目標。根據初步討論結果所示,全球塑膠公約提議全球應在2030年前減少20%至30%的塑膠生產量,並且加強塑膠製品的永續設計,要求所有塑膠產品於2025年之前達成更高的回收利用率。
二、塑膠回收與循環利用
與會代表共同討論了如何加強塑膠回收體系的建置,特別是針對難以回收的塑膠材料。會議結論強調,全球應該建立跨國界的回收機制,並推動塑膠製品的永續設計轉型。此外,會議上還討論了創新塑膠回收技術,呼籲各國深化對於環保技術研發的投資。
三、廢棄物管理與監管
會議中提到,需要進一步強化各國對於塑膠廢棄物的處理能力。這包括建立更有效的垃圾收集、分類、處理和回收體系,並加大對塑膠垃圾非法貿易的監管。針對低收入國家面臨的塑膠廢棄物問題,會議提出了一些援助機制,幫助這些國家提升塑膠管理的能力。
四、公私合作與全球合作機制
除了回收技術的革新之外,應更加強化政府、企業和民間社會之間的合作,促進永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於塑膠汙染的應對中,建議全球透過「上至下、下至上」雙向努力,除了透過政府法律政策引導之外,企業的永續研發創新也將是改變現有技術的關鍵轉捩點。此外,民眾的具體行動參與則將是完成減塑行動的最後一哩路。全球塑膠公約提議設立一個國際合作平台,促進知識和技術的分享,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與先進國家之間的協作。
五、塑膠污染的監測與報告
會議進一步確立了塑膠污染監測的具體要求。根據公約,所有簽署國將定期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塑膠污染的減少進度,並按照國際標準開展環境監測,這些數據將有助於全球追蹤塑膠污染的狀況並調整政策措施。
釜山全球塑膠公約會議最終仍「破局」收場
雖然在全球塑膠公約會議中的討論議題眾多且熱烈,然而會議中最為關鍵、針對「塑膠減量」的共識,很遺憾地仍是以「破局」收場。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調查顯示,2020年塑膠生產和使用量已超過4億公噸,若人類未積極採取減塑行動,仍以現有速度繼續增長,預計2040年的塑膠年產量、使用量和廢棄物量將較2020年增加70%。
故全球皆將「塑膠減量」視為本次釜山會議中成敗的關鍵議題,巴拿馬與太平洋小島國家正式提案「限制塑膠生產」,並獲得超過100多國支持。然而,主要的產油國如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卻是抱持強力反對意見,希望以廢棄物管理面向解決塑膠汙染。由於談判會議只能採取共識決「沒有投票表決者,等於每個國家都有否決權」,最終大會只能將延期討論,預計明年召開延長會(INC 5.2)繼續談判。
台灣環境部的因應措施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次談判落幕,雖很可惜沒有產出具體的全球性公約規範,但仍可以顯示民眾對於減塑議題的重視與討論。為了接軌國際永續趨勢脈動,台灣政府過去便已針對四項塑膠產品制定減量政策,包含2002年推動限塑政策、2018年依循特定場所的塑膠袋、免洗餐具、飲料杯與塑膠吸管提供進行管制、2025年全面限用、2030年全面禁用等具體政策目標。
環境部長環境部特別表示,台灣目前僅提出四項限塑產品,然而INC-5可以預期將淘汰更多塑膠項目,故未來環境部的減塑政策也將納入項目參考,並且提前比照進行。環境部日前也宣布,自2025年起將推動2035年「新減塑」邏輯項目將增加包裝盒、網購包裝等其他項包材。
環境部「四項一次性用品」限塑政策現況
- 塑膠袋:公部門、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藥妝美妝藥局、醫療器材行、3C零售業、書店文具店、洗衣店、飲料店、麵包店,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
- 免洗餐具:公部門、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不得提供各類免洗餐具;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有店面餐飲店,不得提供塑膠免洗餐具。
- 飲料杯:連鎖飲料店、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連鎖超級市場,業者應提供自備環保杯價差,且禁止塑膠材質。
- 吸管:公部門、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不得提供吸管。
你可能也想看:
SAF永續航空燃料是什麼?台灣永續航空政策、永續行動策略全解析!
【永續準則系列】永續與財務的橋樑 SASB準則三大重點超詳解!
【ESG碳系列】台灣國內碳權交易三大重點 交易方式、專案及使用指南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