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共讀】仍在練習成癮的途中 《綠能經濟學-企業與環境雙贏法則》

Getting Green Done

Getting Green Done -Hard Truths From the Front Lines of the Sustainability Revolution

作者:Auden Schendler

出版:2010/02

氣候變遷與環境議題在近年成為眾人討論的熱門關鍵字,但從1970年代起,各項環保運動早已漸漸開始萌動,即便起初運動呈現方法的優劣有待討論。而本書作者Auden Schendler,在距離至今的十二年前,透過分享其在愛斯本滑雪公司時,推行永續經營計畫的方式與成效。書中作者利用詼諧有趣的語調,檢視執行綠色運動時將碰到的實際落地情境,同時也詳盡地剖析企業與永續經營間,又愛又恨並相互拉扯間的本質關係。而在本書的最後,作者也不打高空地提供兼顧獲利與環保可以效仿的具體途徑。

實行永續的危急存亡之秋,單靠回收可以解套?

2007年11月,諾貝爾獎得主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發布第四份綜合報告(AR4)。報告是由全球一百四十國代表聯合簽署,內容提及「溫室氣體必須即刻開始減量以避免全球氣候災難,因為那可能會使島國被海淹沒而遭棄置、非洲耕地縮減50%,進而造成全球國內生產毛額銳減百分之五。」

科學家們意識到氣候變遷將對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紛紛表示必須在二十一世紀中葉前,降低百分之八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才有微末的機會拯救快速惡化的地球。然而,這項遠大的目標,卻不是單靠一般民眾自發性回收、使用環保用品就能做到。

誰又在這項拯救地球的任務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呢?作者給出了心中的答案,企業與政府必須同心協力。

何謂永續性?「讓這一行能永遠做下去」

作者提到,永續性若是運用在經營企業中,意味必須在因應氣候變遷的同時,又能以多種方式耕耘、營運;假如運用在撫育兒女上,即代表此項工作需永遠確保兒女可以取得乾淨的用水、生長在無毒的環境,並且賦予安全穩定的財務與氣侯等等。因此,能夠認清氣候變遷的規模並給予行動,才算是有意義的行動。同時,作者亦將氣候變遷視為一種宛如啟蒙運動或文藝復興的機會,一個絕無僅有,但能永遠徹底改善社會面貌的機會。

企業經營與永續本質上的矛盾

然而,企業經營在實踐永續行為上,並非如想像中的一帆風順。作者在書中提及,曾向小丹尼爾飯店經理艾瑞克,提出一項投資報酬率百分之五十、兩年回本的-「改善耗能燈泡」計畫,若此項計畫順利實施,可以為飯店省下約兩萬美元的成本並減少數十萬磅的溫室氣體排放。但出乎意料的是,艾瑞克快速地拒絕的此項提案。其理由是,他是藉由銷售商品來賺錢,而產品就是「絢麗的飯店本身」,如果預算多出兩萬美元,艾瑞克更願意將錢花在針數更高的床單、更精緻的皮革家具,或是改善價值百萬的設備或衛浴,他不願意將有限的資本,「花在顧客看不見的地方」

思考模式和可利用資本的悖論

飯店經理不認為可以靠節約來賺錢,賺錢需要靠銷售。

但事實上,飯店賣出一個房間,只能賺取單筆銷售的某部分,絕大多數的利潤將會被消耗於維修、水電、人事等等。相較之下,百分之百的能源節約反而能直接反應於帳面上,並且逐年孳息,達成良性循環。

採取措施、促進節能的第一步是實踐永續最根本的契機,人類常會培養習慣,而習慣很難改變,有時需要透過外在事件成為導火線,觸發行為改變。企業針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也適用相同的路徑,如果可以讓減少排放成為習慣,甚至成癮,便是通往解決氣候問題的終點邁進一大步。

如何從組織外部,找到行動中的最大槓桿?

  • 最高管理階層:Top-down
  • 促進政府規劃、實踐政策
  • 優良技術導入
  • 企業間橫向激勵與合作

製訂雙贏的全面性永續計畫:強化方案落地性與經濟、公關優勢,以確保成效

  • 擬定一個迷人的計畫:吸引領導階層注意
  • 以經濟利益為重點:根據計畫內容說明實踐綠色行為後的純經濟效益
  • 鞏固計畫:將整理計畫劃分成若干步驟,確保永續工程可以循序漸進,並與各單位部分維持良好溝通,激勵員工投入。同時,協助領導階層認知唯有關注經濟成果是不夠的,若沒有從道德層面進行改革,公司將無法產生實質改變。
  • 建立良好夥伴關係:與利害關係人建立良好關係。與政府、非營利組織或基金會進行合作,描繪出實踐目標的最佳化途徑。
  • 宣傳成效:一定程度的新聞報導與全國性獎項,是鼓勵管理階層精益求精的好方法。

漂綠(Greenwashing)對環境有益?

隨著綠色行動成為市場的主流,迎面而來的,是眾人擔憂企業「漂綠」行為將反面影響永續的初衷。漂綠意指,實行象徵性有益環境的做法,以遮掩或轉移世人對既有損害環境作為的批判。然而本書的作者認為,漂綠之所以讓人感到不滿,最主要的原因是此行為涉及欺世盜名,但若將目標拉遠,用盡一切手段希望拯救地球,那麼漂綠對於環境本身或許沒有那麼罪不可赦。

作者進一步說明,漂綠雖然有損企業的誠信聲譽,但卻可能確實有益於環境之處。比如當某家公司開始大力倡導其環境責任,無論宣言是否正當,都會形成巨大的壓力,促使公司言出必行。同時此舉也將會引來大眾媒體、員工與相關團體的監督目光,無形中形塑了更嚴實的改變推力。

誠實並勇於面對

以2022年的視角回看這本《綠能經濟學-企業與環境雙贏法則》,相當令人感到心驚。近年最熱門的永續倡導,一直以來都並非是一個新興議題,這份改善地球環境的宣言,早在1970年代便開始。本書在2010年完成時,作者以透徹的眼光指出,企業經營與永續行為中本質的矛盾,這份立基點不同所造成的爭議,回推至今仍持續不斷地磨合。其中可以確定的是,「改變刻不容緩」的共識越發明確與清晰。

然作者對於現正持續改變中的建議是,誠實並且勇於面對。人們慣性在解說自身行為與結果時過度樂觀且揚長補短,盡可能地忽略或刻意遺忘曾經犯錯的過程。不過,作者對此做出不同視角的詮釋,即是唯有誠實面對錯誤,才能在失敗中學習。

「人類最古老的一個夢想,是找到或許包含所有生物的尊嚴。而人類最大的渴望,必定是將這種尊嚴帶入夢中,讓每個人以某種方式,找到自己人生的典範。」- Barry Lopez (Artic Dre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