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永續發展歷程表 脈絡中的覺醒行動

「事件為何會發生?」是我在觀看不同事件時,最先浮現於腦海中的問句。

而這項思考訓練,自大學主修的戲劇史、劇本分析課程薰陶中逐漸養成。運用在劇本分析時,可以由內向外分成三個層次,依序是「角色行為、劇作家背景與中心思想」。角色行為所關注的為劇中主人翁的個性、行為、背景、動機等。接著將思維跳脫出第二個層次,所思考的是,劇作家為何創造出這樣的角色,是否與劇作家生長的政治、經濟、宗教思潮、社會時代有關。最終才是最高層次的剖析,探究劇作家寫作該劇本的中心思想、欲傳達的主旨。

從上述劇本分析模式可以看出,無論是任何形式的設計與創新,本質需要練習的是思考,而思考所需之邏輯將來自於清晰「脈絡」。釐清脈絡後,方能串聯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對於釐清事件脈絡重要性建立初步認知後,緊接著即是將此概念運用在不同領域的思考中。此次欲所討論的主題,為「全球永續發展歷程」。近十年來最為火紅的議題除了科技發展外,便是氣候變遷、環境保育。然而,誠如上一篇「仍在練習成癮的途中 《綠能經濟學-企業與環境雙贏法則》」文章內容中提到,環境議題早在1970年代就已開始受到眾多環保團體關注,下圖為整理台大開放式課程葉俊榮教授的《環境法》課程中,對於環境議題全球發展與面向流變之討論。

從圖中可以看到,人們對於環境議題的討論起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工業革命前,人類較常以友善、依循自然的形式獲取所需資源,但到了工業革命後,人類與自然原有雙向友善的關係漸漸改變為,人類採取更強硬的手段,意圖單方面攫取、使用、征服自然生態,萬事「以人為本」的本位主義思考持續惡化雙方關係,直到大自然忍無可忍,以更宏大不可逆的力量進行反噬。

1960年代開始,西方先進國家工業急劇發展的同時,環境中也出現許多公害。1962年,討論環境發展的著作,以Rachel Carson發表的《寂靜的春天》為代表,書中探討了工革後DDT與農藥濫用的艱困議題,亦提出「當環境因為新技術帶來無可挽回的傷害時,春天不再鳥語花香,那麼人類追求生存與進步的意義又為何?」而後,人們因應環境帶來的全球化衝擊爭議,產生悲觀派與樂觀派兩大對立團體,雖然兩派說法大相逕庭,但相同之處在於,均發現環境問題已然刻不容緩,若不即刻止損,將帶給人類更大傷害。

因此,在本文接下來的篇幅中,將會依照歷時性時間尺度,回看全球永續發展歷程中的全球性重大會議與相關國際組織,藉由了解不同時期世界關注的主題,來探究關注焦點的變化,也能從中端詳各國間對於永續發展主題的積極程度與相關作為。

全球永續發展重大會議概述、重要國際組織介紹

<1970–1980 行動萌芽期>

1. 1972 瑞典斯德哥爾摩 「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第一次人類集居地會議」(Habitat I)

此會議可以被視為奠定全球環境議題關注的重要里程碑,因其為第一次討論與解決環境問題的全球性會議。

  • 重要決議:通過「人類環境宣言」,確立每年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
  • 主要關注焦點:需維護人權、保護自然資源、維護地球可再生能源能力、保護野生動物、共享非再生資源、避免破換性海洋汙染、環境政策不能阻礙發展、規劃整合性開發計畫…等109項建議行動方案。並強調「已開發國家」造成之汙染,並未將環境與人類經濟發展結合,但仍為環境意識覺醒踏出重大一步。

2. 1973 聯合國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 UNEP)

  • 專門職責:協調聯合國環境計畫,協助開發中國家實踐環境保護政策。
  • 工作範圍:氣候變遷、生態系統管理、環境治理、有害物質管理、資源效率、災難衝突與環境審查等七大領域。

3. 1988 聯合國跨組織成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組織成員:由世界氣象組織與聯合國環境署合作成立,負責研究人類活動後的氣候變遷。
組織運行:共有三個工作組

  • 第一工作組(WGI)評估氣候變化的物理科學基礎
  • 第二工作組(WGII)評估社會經濟與自然系統面對氣候變化脆弱性、氣候變化後果及適應氣候變化選項
  • 第三工作組(WGIII)評估如何減緩氣候變化,減少並去除溫室氣體排放的辦法。

<1990s後 積極轉型期>

1970–80年間,雖然全球各地漸漸開始重視環境發展問題,也提出相關的因應政策,但成效仍追不上環境惡化的速度。因此,在1990年間後,全球各國更加積極推動環境永續轉型,相應的重大會議也越多。

1. 1992 巴西里約熱內盧 「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NCED) 簡稱「Rio會議」

  • 重要決議:簽署「里約熱內盧環境及發展宣言,簡稱里約宣言」(Rio Declaration)、「21世紀議程」(Agenda 21)、「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森林原則聲明」(Statement of Forest Principles)。
  • 主要關注焦點:改善包含放射性化學製品的有毒廢料、尋找替代化石燃料的其他能源、推行大眾運輸系統,降低交通廢氣與城市道路雍塞、水資源日益匱乏。
  • 推翻工業革命一直以來高汙染、高消費、高生產的模式,將環境保護概念融注進整體發展的一部份。

2. 2021 蘇格蘭格拉斯哥 COP26

  • 主要關注焦點:本會議是繼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後,首次進行整體評估,並以守住升溫臨界值攝氏1.5度為目標。「2050淨零碳排(NET ZERO)」成為全球共識。
  • 零碳車承諾:包含福特汽車、通用汽車、賓士、富豪汽車,承諾2035年前,主要市場改為銷售零碳新車。
  • 綠色航運承諾:200家企業將在2030年前實踐零碳船舶核燃料的規模化,並規劃6條綠色航線。
  • 2050淨零碳排

當氣候變遷危機已經兵臨城下 台灣國家隊可以做些什麼?

經由上述關於全球永續發展的歷時性回顧,沿著事件脈絡可以觀察到,在1990年代以前,雖然全球各國有意識環境問題正在發生,不過於實際的舉措上總顯得空泛無力,指引式資訊並沒有帶來太多實質上的效果。直到1990年代後,越來越多因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天災人禍傷害,迫使人類發現「無法再忽視環境永續議題」,近年來制定的相關指引,才較為詳細、具落地性。

然而,愈發密集且受眾人矚目的國際倡議不斷發生,對於實際層面的產業轉型壓力亦隨之急遽提升,如近來即將受到規範的碳費機制、碳權市場等等,均對於企業產生直接且立即性的財務營運衝擊。企業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的導入,便是希望協助投資者與決策者,預先盤點組織可能因氣候變遷所產生的重大風險和衝擊,而後使企業端掌控主動權,針對風險制定具有高度韌性與靈活度的經營策略。

台灣在這波改變風潮下,亦推出了「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與國際能源總署(IEA)使用相同結構,對於建築、運輸、電力、工業、其他等五大面項,規劃未來至2050年前進行,「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四大轉型,「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的規劃。這份淨零碳排與永續發展的規劃,雖然在社會面上仍以許多細節仍待討論與調整,但邁出第一步往往是「做出改變」的重要關鍵。

這條全球永續發展的路上,我們宣告了,台灣也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