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大心理學效應!心理學觀點解析「稟賦效應」生活案例

稟賦效應 IKEA效應

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過以下類似的經驗呢?當收到星巴克飲品寫著可愛暱稱與打氣語句時,會感到十分開心,甚至不願意隨意丟棄寫著「你的名字」的杯子。或是參與商店「集點數換優惠」的活動時,發現已經有一、兩個集點章在卡上後,你便會提升前往商點的購買機率,忍不住想將點數集滿;又或是從大賣場購買3C家電後,即使商品有些微瑕疵,賣場亦提供換貨,但你還是會覺得「算了」、可以使用就好。以上的幾個情境,正是心理學效應中知名的「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例子。此效應的中心主旨為,當你擁有某樣物品時,便會認為該物品的價值評估遠「大於」尚未擁有的時候

  • DIDIRONG LIFE釘選至標籤頁中吧!隨時關注更多最新文章吧✨

精準掌握你心中的盲點?「稟賦效應」(又稱「厭惡剝奪」)的經典實驗

「稟賦效應」/「厭惡剝奪」(Endowment Effect)是行為經濟學中相當重要的概念,1980年時,由行為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首度提出,以較為淺顯的方式說明,即為當一個人擁有某項物品時,他們對該物品的價值會被「過度高估」;而當他們被迫放棄或被剝奪此一物品時,將會感到強烈的失落感和抵觸情緒。

「稟賦效應」/「厭惡剝奪」(Endowment Effect)的機制主要涉及著人們對於物品的歸屬感以及損失厭惡感。當人們擁有某物時,這一物品便被視為是一種身份和價值的象徵,從而激發了物品擁有者的自我價值感。同時,亦因人們對於損失的敏感程度大於對同等價值獲得的渴望,當擁有者面臨失去物品的可能時,會感到極大的痛苦和壓力。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由經濟學家John List曾經做過的「禮物實驗」。實驗參與者被隨機分到兩個不同組別,其中一組實驗參與者於完成任務後,獲得一個「咖啡杯」作為禮物;另一組實驗參與者同樣於完成任務後,獲得一盒等值的「巧克力」作為禮物。隨後,工作人員告知兩組參加者,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要「交換禮物」,以隨機分配的邏輯預測,統計學中應有一半的參與者將交換禮物。但結果顯然出乎眾人意料,僅有一成的實驗參與者選擇禮物交互,九成的參與者認為,「自己」的禮物所具備的價值更優於他人的禮物。

稟賦效應

稟賦效應的經典行銷策略與投資決策

稟賦效應精準掌握了擁有者價值評估的思維,許多因應著市場經濟運行而生的行銷案例無形中出沒在你我的左右。其中最為知名的案例,當屬IKEA效應(The IKEA Effect)

你是否曾經好奇,為什麼IKEA的家具總是倡導著由購買者自行組裝?除了售價可具備更大的壓縮空間外,更重要的是,IKEA希望這件傢俱是「由你完成」。即使由購買者自行組裝的傢俱,未能如工廠加工後般精準、萬無一失,但因為是使用者「親手創造」,傢俱頓時被賦予了歸屬感「意義」與更高的評價,致使產品將受到更深的青睞。無論是在行銷手法或是日常生或經驗中,稟賦效應使得人們無法清晰掌握事實,而是陷入自身擁有「更好、更合適」的物品或想法中,最終導致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與決策。

而稟賦效應同時也在「投資決策」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實際的情境應用於投資者持有某黨投資金融產品如股票、基金、加密貨幣時,常會對金融產品產生更高的價值預估,認為「一定可以再往上衝到更高點」,而陷入不願意賣出資產且陷入難以脫手的窘境,這些投資者產生的錯誤投資決策,皆是因受到稟賦效應的影響。

一定可以衝到更高價:捨不得賣

一定可以往下跌更多:捨不得買

厭惡剝奪

知道稟賦效應的影響後,如何破除迷思、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決策呢?

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的存在,提醒著我們在理解行為和決策時,不可以忽視情感和主觀造成的感受影響,實際應用如在購物或進行價值評估時,得以更有意識地判斷選擇的配適性

此外,DIDIRONG也推薦透過「兩大心法」破解認知偏誤。其一,「設立停損點,斷開腦波弱時的誘惑」。以集點數換取優惠為例,為了避免受到卡面上已經蓋上的兩個印章影響,建議可以快速估算一下,集點數所換取的優惠會不會反而是預估外的支出,或是所換取的優惠價值,是否值得你額外再花八次的支出進行兌換(假設集點門檻為十點),如若沒有辦法再當下進行理性思考,暫時離開購買行為的場域,如商場、網購頁面等等,也會是較易找回自制力的好方法。

其二,「共享代替購買,實踐永續的新公式」。為了破解「當你擁有某樣物品時,便會認為該物品的價值評估遠大於尚未擁有時」的根本性認知偏誤,DIDIRONG建議如硬體或是高單價的商品,可以嘗試透過租借代替購買,讓你可以實際上使用商品,滿足心中無意間所啟動的稟賦效應,但同時「租借」可以帶來額外的彈性空間。如過去OVO曾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理念,推出「電視訂閱制」,提供使用者不須直接花費一大筆預算,透過回收再利用的新形態商業模式,使用者可以持續使用喜愛的產品,亦降低產生額外的電子垃圾,實踐一舉兩得的永續新生活!

心理學稟賦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