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國家停看聽】 荷蘭打造最佳「循環城市」實驗室

荷蘭阿姆斯特丹

國名:荷蘭

首都:阿姆斯特丹

貨幣:歐元(EUR)

官方語言:荷蘭語

  • 人類展指數:0.944(第八名)
  • 吉尼係數:0.275
  • GDP:2022年估計,總計12,017.55億美元。人均68,572美元(第十一名)
  • 荷蘭是歐盟、北約、經合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的創始成員國之一。此外,歐洲刑警組織與歐洲檢察官組織總部位於海牙,海牙得名「國際司法之都」
  •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
  • 地形:其國土面積一半低於海拔1公尺,26%低於海平面,部分國土是由圍海造地形成。因長期自然災害與人類經濟發展,荷蘭海岸線不斷改變中,政府因而擬定大規模防洪計畫

7個關於荷蘭永續發展的 #Hashtag

  1. 全球第一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
  2. 16世紀起,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現總國體面積有17%為人造,人口相當稠密
  3. 相對其他國家而言非常自由,其法律允許墮胎、性交易、安樂死,與有限度的放寬娛樂性藥物如大麻等
  4. 經濟高度發展,人均GDP超過5萬元,為世界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和世界主要造船國,不過自然資源相對貧乏,但天然氣儲量豐富
  5. 工業發達,如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製造、電子、鋼鐵、造船、印刷等等。鹿特丹為歐洲最大的煉油中心
  6. 國土面積小,但為全球農業發達國,機械化程度高,相當重視國際出口,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奶酪出口國
  7. 具有歐洲花園之稱,花卉成為重要支柱產業,以風車之國和攔海造陸工程所聞名

荷蘭打造歐洲最佳「循環城市」 De Ceuvel減廢再生新商機

在資源有限且不斷減少的環境中,如何設計高效率的再生模式,充分創造利用價值呢?過去在工業革命時代,人類都是以線性方式使用資源從事生產與消費活動,具體流程如進行資源開採、加工製造成產品、組裝及販售、消費者使用產品後再進行丟棄。然而,線性經濟模式將無止盡地消耗能源,帶來不可逆的破壞。為了解決資源需求負載的窘境,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成為新型態的資源使用模型,主軸多為鼓勵透過產品設計、回收等方式,重複使用資源,降低廢棄物產生。

歐盟成為提倡循環經濟的領頭羊,2015年12月公布「循環經濟行動方案」,擬定2030年廢棄物回收率的標準,一方面推行共享租賃等新型態消費服務,另一方面也促使廠商開始注重綠色生產並強調節省成本的直接誘因。於此同時,歐洲循環經濟的先鋒國荷蘭,也在2016年訂定「2050零廢棄循環經濟」與「荷蘭循環熱點(Netherlands Circular Hotspot)計畫」,透過循環經濟與全球串聯,達成資源循環的創新革命。

實踐循環經濟的城市中,又以阿姆斯特丹艾河(Het ljmeer)旁的De Ceuvel最具代表性。阿姆斯特丹北岸原先是一片廢棄的工業區,許多碳排大廠如福克(Fokker)飛機工廠、殼牌(Shell)石油公司均在此設廠,但隨著經濟轉型,80年代後產業漸漸沒落,此處也成為荒廢的工廠用地。然而,就在2010年代,荷蘭政府舉辦了一場以「永續、創新」為主題的公民競賽,De Ceuvel頓時搖身一變,成為以循環經濟體為模型的循環城市示範點。

(De Ceuvel資源再利用模式。圖片來源:metabolic

De Ceuvel循環模式的亮點如下:

  • 全體建築使用可回收建材
  • 種植可以吸附土壤中汙染物的植物
  • 建築中設立的咖啡廳「Café De Ceuvel」餐點所使用的食材,均來自溫室花園與在地有機食品
  • 使用過後的廚餘殘渣和小便斗,成為有機的堆肥與磷肥,經由沼氣轉換成燃料作為日常能源使用,減少電力與煤氣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