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考驗日益嚴峻,「如何應對氣候變遷的迫切性」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和國際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顯示,全球溫室氣體(GHG)濃度仍持續急遽上升中,直接影響著地球的氣候系統。2023年,IPCC的最新報告指出,若全球不加速減少碳排放,將無法達到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C以內的目標。全球氣溫的上升,將對人類社會和生物多樣性產生直接且毀滅性的影響。
為了減緩氣候變遷對於人類帶來的衝擊,企業與政府所面對的挑戰與課題,包括如何透過準確的方法學進行評估、量化及管理,進一步制定相對應的減排策略。以更生活化的概念比喻,假如我今天想要減肥,當務之急便是需要先量出精準的體重,再開始嚴格控制飲食與規劃運動行程,才更有機會達成設定的減重目標。
在此篇文章當中,將深入探討「溫室氣體碳盤查」的基礎概念,包含大家經常看到的「範疇一、範疇二與範疇三」解析,共同破解這項讓大家容易感到混亂不已的重要概念!準備好努力一起成為碳管理大師了嗎?快跟著DIDIRONG LIFE的步伐繼續看下去吧,LET’S GO!
- 先將DIDIRONG LIFE釘選至標籤頁中吧!隨時關注更多最新的永續文章🌱
什麼是溫室氣體盤查?
簡單來說,「溫室氣體碳盤查」(又稱為溫盤、碳盤查)便是針對組織、企業或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進行量化、分類和記錄的過程,白話文的意思就是「量體重」!
進行溫室氣體盤查的目的是讓該組織了解自身的碳足跡,並以此這些數據作為基礎,進行減碳策略的設計與實施,碳盤查所涉及到的各種溫室氣體測量,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氟化氣體(HFCs、PFCs、SF6等)等。
碳盤查的重要性之所以不容小覷,因為它不僅將成為達成碳中和或減碳目標的第一步,同時也是企業或國家達成氣候變遷減排承諾的基礎。而在方法學上,盤查的過程中將協助組織辨識排放源、比較熱點、追蹤減排進度等等,越透明地揭露相關數據,更能增加利害關係人的信任與數值正確性支持。
溫室氣體碳盤查的標準與方法
全球對於碳盤查的依循方法主要有兩種廣泛接受的標準,包含溫室氣體議定書(GHG Protocol),以及ISO 14064標準,這些標準均提供盤查過程的明確指導,幫助企業和組織理解如何量化和報告碳排放情況。
- 溫室氣體議定書(GHG Protocol):由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商業理事會(WBCSD)共同發起,這一標準廣泛被歐美企業和組織用來進行碳盤查。GHG議定書分為主要兩個部分:企業會計與報告標準和減排計劃指南。
- ISO 14064: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所制定,這一項標準專注於量化、報告和核查溫室氣體排放量。相關標準包含三個部分:ISO 14064-1(組織層級的GHG量化與報告)、ISO 14064-2(項目層級的GHG減排量化與報告)和ISO 14064-3(GHG報告的核查要求)
雖然溫室氣體盤查的標準不同,但兩者碳盤查的基本方法均是透過收集數據,包含能源使用量、原材料消耗、交通運輸等,了解每個部門和流程中的碳排放量與熱點。接著,將根據行業特定的排放因子,將數據轉化成碳排放量。最終的碳盤查結果需要透過透明、可比性的報告進行揭露,且若能夠經過第三方查應證機構的確認,將得以更確保數據的公正性與可靠性。
溫室氣體議定書(GHG Protocol) | ISO 14064標準 |
由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商業理事會(WBCSD)於2001年聯合發布 | 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於2006年發布的系列標準 |
通用性較強,廣泛應用於全球各地的企業和國家 | 具備更精細的規範架構,適合需要第三方認證的企業導入 |
框架開放,組織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定制,跨國企業適用性高 | 碳盤查的過程標準嚴格,進行須透過更為嚴格的核查與報告 |
溫室氣體碳盤查怎麼做?
簡要而言,大致可以將溫室氣體碳盤查精煉成「五大關鍵流程」,分別為召開啟始會議、定性盤查、定量盤查、撰寫清冊或報告書、進行內外部查證取得聲明。
- 召開啟始會議:由企業高階主管主持與承諾,成立相關工作小組,並且制定任務邊界範疇。
- 定性盤查:工作小組遍製完成後,盤點歷年數據並擬定基準年,並羅列排放源鑑別列表。
- 定量盤查:根據排放源列表進行或活動數據蒐集,並選用相對應的排放係數進行排放量計算。
- 撰寫清冊或報告書:量化數據產出後,由工作小組建立溫室氣體排放量清冊,並於工作過程中確保數據品質,同步將程序文件化。
- 進行內外部查證取得聲明:聘請相關第三方查證單位進行外部確認,最終取得當年度溫室體體排放查證聲明。
範疇一、範疇二、範疇三超詳解
進行溫室氣體(GHG)盤查時,將排放源分類為不同範疇,是一項重要的基礎量化統計工作。透過詳細了解各範疇的排放量,將有助於企業全面了解碳足跡來源,進一步規劃減排策略的制定。根據溫室氣體議定書(GHG Protocol)的指引來看,碳排放主要分為三個範疇「範疇一(直接排放)、範疇二(間接排放)和範疇三(其他間接排放)」。
範疇一:直接排放(Scope 1)
範疇一是指企業「直接控制」下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即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直接由自身活動所產生的排放。範疇一的排放數據通常較容易掌握,因為它們是直接由企業直接控制的範圍,可以通過直接能源消耗數據進行計算。溫室氣體「範疇一」排放,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 能源使用:例如燃燒天然氣、煤炭、石油等產生的直接排放。
- 工業製程:例如水泥、鋼鐵或化肥等行業的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
- 運輸與車輛使用:公司擁有的車輛(如物流、員工交通)所排放的溫室氣體。
範疇二:間接排放(Scope 2)
範疇二是指由企業的「能源消耗」所產生的間接排放,主要包括企業購買的電力、蒸汽、熱能或冷卻能所引起的排放。儘管這些排放不是直接由企業控制,但由於企業的需求將直接影響這些能源的產生,因此它們仍然被視為企業的排放範疇。此外,相較於其他類別,範疇二排放通常是企業減碳計劃中最容易控制的一部分,比如可以透過提升能源效率或是轉以投資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顯著減少企業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 電力消耗:大多數企業都需要依賴電力維持營運或製造,比如辦公室照明、機器設備運行,生產設施運作等等。
- 蒸汽與熱能:某些產業的工業過程需要依賴外部供應商提供的蒸汽或熱能,這部分也屬於範疇二的排放。
範疇三:其他間接排放(Scope 3)
範疇三是指企業供應鏈上游和下游活動所產生的所有其他間接排放。這一範疇是三者中最為複雜的,且通常占據企業整體碳足跡的最大部分,因其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由於範疇三涉及的排放源繁多且不易掌握,因此這部分的盤查難度較大,也往往被忽視。然而,隨著企業對碳中和目標的承諾增加,範疇三的盤查已經成為碳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減少範疇三排放,企業需與供應商密切合作,推動供應鏈的減碳,並考慮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
- 供應鏈排放:如原材料的開採、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的排放。
- 員工通勤與差旅:員工在上下班途中、出差過程中的交通排放。
- 產品使用與處理:企業生產的產品在消費者使用過程中的排放,或者產品的回收、處理過程中的排放。
- 廢棄物處理:企業產生的廢棄物如何處理,是否進行焚燒、填埋等,這些過程也會產生溫室氣體排放。
儘管碳盤查已經成為企業應對氣候變遷、實現永續發展的核心策略方法,但其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挑戰。比如溫室氣體盤查將仰賴大量的數據支持,然而氣體無法具體「掌握」,碳盤查的結果均仍存在可靠性的考量;此外,無論是體制或大或小的企業,針對溫室氣體範疇三的歸納與計算均仍存在相當艱鉅的挑戰,因其排放源繁多且多數不在企業的直接控制範圍內,往往難以收集到準確的數據。而碳盤查所需耗費的人事與經費成本,也常會使企業造成不小的負擔。
雖然溫室氣體盤查存在著眾多挑戰,然而隨著氣候變遷情況日益嚴峻,國家層級與組織層級的企業機關,無疑將受到更嚴謹的碳排放揭露與溫室氣體減量要求。為了提升數據的透明度與可靠性,如何妥善運用科技與數據分析工具將成為下一階段的重要課題,也是大家值得持續關注的核心焦點!
你可能也想看:
2024最新全球塑膠公約解析 國際談判破局、台灣續推循序禁用
SAF永續航空燃料是什麼?台灣永續航空政策、永續行動策略全解析!
【永續準則系列】永續與財務的橋樑 SASB準則三大重點超詳解!
【ESG碳系列】台灣國內碳權交易三大重點 交易方式、專案及使用指南一次看!